一是加大奖补激励和规模场培育。取消禁止引进生猪养殖企业的规定,严格落实生猪保险政策,种猪、能繁母猪保险覆盖率达100%,育肥猪保险覆盖率达80%,实现贫困户养殖的生猪保险全覆盖。加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培育。上半年新(改、扩)建生猪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8家,新培育猪牛羊养殖专业户20户,新培育猪牛羊养殖家庭农场10个。
二是增强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全区探索推广“125321”肉牛养养殖模式(合作社带动1个贫困户,每户种2亩饲草,合作社提供5头母牛,一年生产3头仔牛,合作社与贫困户按照1:2的比例进行分配,即贫困户向合作社上交1头仔牛,自留2头仔牛);在土鸡产业方面推行“11655”模式(基地找准1个贫困户,提供1个养殖大棚,实行免费“六统一”服务,养殖利润基地与贫困户55分成),带动全区54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土鸡养殖。截止6月底,全区生猪出栏10.5万头,肉牛出栏6.8万头,肉羊出栏2.3万只,剑门土鸡208.5万只。
三是完善营销体系建设。拓宽线下渠道。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和产业协会为带动,与成都伊藤洋华堂、四川德惠商业、大润发等大型商超合作,开设剑门土鸡专卖门市、土鸡销售专柜,在东坝、南河、老城农贸市场建土鸡直销点6家,牛羊肉专卖点8家。孵化线上渠道。利用电商平台在阿里巴巴河马生鲜开展网上销售,带动培育土鸡营销大户4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