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县域经济发展表彰名单全解读——
7月12日,金牛宾馆掌声雷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上,泸州市龙马潭区、宜宾市翠屏区、成都市双流区等30个县(市、区)主要负责人逐一上台,接过金光闪闪的荣誉奖牌。
奖牌,是对这30个县(市、区)县域经济发展成绩的肯定。按照此前出台的《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2018年度受表彰的县(市、区)不仅可获最高6000万元的省级财政奖励,还会在项目建设、土地指标、招商引资等方面得到激励。这一成绩还将作为干部考核、评先评优、干部培训的重要参考。
如果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视为一场考试的话,获得表彰的县(市、区)就是考出了好成绩的“优等生”。这场考试究竟考什么?
考什么?
含五道大题共24道小题
加试“脱贫攻坚和安全生产”
与传统的评比考核不同,这场县域经济发展大考,并非将183个县(市、区)拉通排名,而是由“主考方”——四川省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分类考核。
按照《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我省把所有县(市、区)划分为4个类别,即城市主城区33个、重点开发区县57个、农产品主产区县3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58个。在此基础上,“主考方”一共出了“五道大题”,分别为经济发展、城乡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五个方面,共24道小题,总分100分。
“这主要是为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省要基本形成城镇化、农业和生态安全等三大战略格局,“这正是考核引领县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方向。”
除了24道小题外,主考方还设置了两道“加试必考题”——脱贫攻坚、安全生产,明确当年未完成上级下达的脱贫摘帽计划任务数的县,或者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及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且负有监管责任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县,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这意味着,无论其他几道题答得多好,这两道“加试必考题”回答不好,就无缘表彰。
怎样考?
不同类别考生考核侧重点不一样
必答“民生改善和风险防控”
“明明我们县经济实力比较强,为啥排在后面?”一个多月前,拟表彰名单一经公示,就引发不小的讨论。
回答这个问题,要回到“试题”设置上。记者获悉,虽然是“同题竞技”,但主考方根据“考生”的不同类别,差异化设置了各道小题的指标权重。其中,对体现“考生”所在主体功能区类发展重点的小题赋予较高权重。
以包含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第一产业增加值及增速等11道小题的经济发展为例。这道大题在“城市主城区”和“重点开发区县”类别中最为重要,占总分52%的权重,其下每道小题都需“认真作答”。而在“农产品主产区县”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类别中权重仅占32%,其下“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等几道小题权重为“0”,意味着“不需作答”。
“这样考核可客观全面地反映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推动构建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按这种考核方式,经济实力最强的县不一定能胜出,经济实力一般的县不一定会落败,考核科学、公平、公正。”
不过,记者梳理发现,民生改善和风险防控两道大题下的小题,所有“考生”都必须作答,其中风险防控这道大题,所有“考生”分值权重相同,“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高质量的发展理念。”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认为。
如何评?
按当年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选取
每道题均有指标含义及计算公式
“今年没评上,明年加油干!”7月12日下午的分组讨论中,本次没获表彰的县(市、区)纷纷“表决心”。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明确,2019年起,我省每年四大类别县均会评选表扬一批“优等生”。考核结果设“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市、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市、区)”3个奖项。其中,城市主城区和重点开发区县当年综合得分靠前的可参评“强县”“进步县”两个奖项;农产品主产区县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当年综合得分靠前的可参评“先进县”奖项。
值得注意的是,从明年起,县域经济发展考试中“先进县(市、区)”的评定,要看各县当年综合得分排位与上年度对比的结果。其评定将按前进幅度大小依次选取,如果进步位次相同,则按当年综合得分高低依次选取,充分体现“进步”之意。
记者获悉,我省183个县(市、区)“考生”每道考题的“成绩”,由省统计局、商务厅、财政厅等考题对应的省级政府职能部门评定。每题均有对应的指标含义及计算公式,如评定方为省生态环境厅的考题“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其计算公式为“年内各县城建成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全年应监测总天数的比例”。
同时,考核结果实行加权汇总百分评定制,采用功效系数法计算每项考核指标得分,再汇总为总分。 (记者 罗之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