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立足全面“清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坚持“垃圾全面整治、农村全面覆盖、设施全面配套”要求,全镇添置垃圾清运车、环卫巡逻车等环卫设施50余台,购置垃圾桶452个,设置公益性岗位94个,所有村均设立了垃圾分类收集点、每组配备了1名保洁员,依托“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创新推行“再生银行·绿色存折”垃圾分类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门前五包”,逐步实现家家户户“扫干净、分清楚、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目标。
二是突出重点“治污”,强化农村人居环境基础。结合农村环境“三大革命”, 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累计改厕2980户,加快推进年度16座农村人口聚集点公厕建设和2791户卫生厕所改造任务,建立粪污贮存、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将重点河道、干支流整治纳入河长制管理,对24个村(社区)“臭水沟”顽疾进行了集中整治,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因地制宜治理农村分散污水,将有条件的村纳入城镇排水管网处理体系,对短期内覆盖不到、居住分散的村庄,通过建设氧化塘等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小型化、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处理终端,加快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三是抓住关键“创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根据各村资源禀赋、产业形态等,分类打造“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拆并”4类村庄,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开展乡村道路、农田林网和村内公共空间的绿化、美化,依托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先行打造“梦里水乡·水墨苟村”,全村149户农村住房改善达标138户,首期实施人居风貌提升60户,56户土坯房已拆除33户;修建垃圾分类房3个,清理沟渠1473米,改土800亩,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1500亩,成立了环境理事会,制定了农户和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整治标准、“门前五包”、环境治理“红黑榜”等制度,初步构建以“三清两改一提升”为基础的苟村模式。逐步总结推广苟村模式,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全镇19个村早日建成美丽生态宜居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