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元市利州区司法行政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坚守初心使命,积极担当,勇于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新篇章!
一、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履职尽责
第一时间成立防疫法治工作专班,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活动,发布防疫法治信息800余条,举办知识访谈3期,制作法治宣传音频1部,印发法治宣传资料50000余份,35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未发生一例脱管,持续坚持机关24小时值班制度,被区委组织部授予“嘉奖公务员集体”。按照“四不摘”要求,全力以赴开展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全面完成反馈问题整改,顺利通过各级督查、考核和第三方评估。2020年,协调解决脱贫攻坚帮扶资金9万余元,办理民生实事25件次。
二、全面依法治区纵深推进
一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印发一系列牵头揽总文件,全面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二是强化各级各方面履职尽责。将全面依法治区工作列入“九项工作大比武”,纳入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评,各级书记亲自谋划研究和推动落实。2020年,全覆盖开展法治督察3次。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和制度建设。建立定期报告、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等工作制度,2020年,专题汇报4次,接受了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累计会前学法52部,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题讲座3期。
三、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一是规范行政决策。牵头落实党政一体的法律顾问管理制度,印发了《管理办法(试行)》,择优选聘法律顾问团队10个、律师51名,专业法律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全面推行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四级审查”机制,2020年累计审查各类事项120余件,出具书面合法性审查意见书99份,提供专业法律建议意见230余条。二是规范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重点领域执法监督,行政执法部门信息公示达100%。2020年,重大行政处罚备案13件,评查行政执法案卷37件,审验执法证658人次。三是规范行政复议应诉。创新《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制度,实行案件会审和法律顾问介入机制, 2020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2件,按时办结率达100%,全国行政复议平台同步录入率达100%,录入和办理位居全市前列。
四、普法依法治理成效显著
一是建立完善机制。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四项制度”,逗硬落实督查督办。二是务实推动工作。创新“654321”工作法,抓好“法律七进”和“法律进重点项目”等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覆盖面100%,人民群众“七五”普法知晓率达96%以上。三是突出示范带动。围绕法治利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实施法治扶贫“六个一”工程。全区建成特色法治文化阵地15个,建立“两微”及手机短信普法平台,开展“百场法治文艺演出进基层”活动18场,全区“七五”普法终期验收成效位列全市前茅。
五、人民调解工作不断深化
一是完善网络建设。做好乡镇、村居改革后人民调解组织的撤并优化工作,全区180个人民调解组织正在同步开展换届工作。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创新等级评定机制,培树先进典型,分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3次1000余人,赵洪艳被评为“全省最美调解员”并在全省新闻发布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三是规范调解工作。强化管理和培训,建立纠纷受理登记、备案、审查等工作机制,规范统一文书卷宗档案。持续深化“1133”矛盾多元化解工作法,全年受理人民调解案件845件,成功调解843件,调解成功率99.7%,涉及金额900.29万元,累计排查纠纷683次,有效预防104件,无民转刑案件发生。
六、社区矫正依法规范
一是完成机构设立。依法成立区社区矫正委员会和区矫正管理局,明确了工作职责,细化了工作流程。二是抓好《社区矫正法》宣传。高标准打造专题宣传长廊,组织开展集中学习3场、座谈会1次,组织学习900余人次,累计推送法律规定和学习视频200余条。全年开展案卷评查4次,问题整改率达100%。三是扎实开展教育帮扶。全年接收社区矫正对象228人,解除302人,目前在册319人,无人员脱管、漏管,无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人员参与重大群体性事件。2020年,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178人次。
七、法律援助工作再上台阶
一是超额完成民生工程任务。全年提供法律援助1985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4%。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36件,办结235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24%。办理其他法律援助事项1313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1%。二是有序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2020年,办理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法律援助案件199件,审判阶段刑事案件法律援助辩护率达91.28%。三是积极落实律师值班制度。在法检两院等单位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3家,全年接待群众来访、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400余人次,提供法律帮助540件次,办理军人军属法律援助2件。上报典型案例11篇,入选司法部案例库2篇。四是积极推进跨区域协作行动。依托广州农民工工作站,加快推进驻广州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
八、公共法律服务全面升级
一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区、乡、村三级实体平台、电话热线平台、网络平台“三位一体”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156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2020年,累计解答法律咨询3200余个,开展法治讲座80余场次,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二是扎实开展“法律体检”。组建法律服务团14个,分片区、分行业全覆盖开展法治体检120余次,涉及农民工3000余人,梳理法律风险80余条,提供法律意见或建议100余条。三是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13个,推动行业执业生态不断优化。2020年,全区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担任企业、单位法律顾问128家,受理各类诉讼案件2133件,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87件,咨询和代写法律文书523件,办理公证409件,无一例有效投诉。
九、基础建设不断夯实
一是阵地建设标准化。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建成全国模范司法所1个、省级规范化司法所9个,规范化比例全省靠前。二是队伍建设专业化。在全市率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用司法协勤人员17名,全区司法所干部平均年龄37岁,法律专业教育背景人员占比达81.2%,持有法律执业资格证人员占比达30%以上,上西司法所所长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省首席人民调解员。2020年,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全国表彰先进个人1名,推荐全省表彰先进集体3个、先进个人1名。三是业务建设规范化。紧扣司法所九大职能,严格执行《司法所业务工作规范》,全面推进内务管理和业务建设规范化,做到规章制度、工作台账、档案管理“三个统一”,司法所服务乡村振兴“四个三”工作机制被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