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诉求渠道。召开全区系统治理动员部署会议,以印发文件、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方式,对外公布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畅通诉求渠道,对深化治理工作安排部署,第一时间落实落地。举报电话:0839-3563117 3563286。举报邮箱:825033210@qq.com 750385334@qq.com
治理重点工作。持续深化解决建筑企业资质审批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治理在建筑企业资质审批、企业业绩和人员资格核查监管中以权谋私、吃拿卡要,在资质申报中制假造假、弄虚作假,以及企业申报负担过重、资质审批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审批人员自由裁量权不规范,资质审批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规避招标、弄虚作假、招标文件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等问题;投标人弄虚作假;串通投标(招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专家);中标人转包和违法分包;施工现场主要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与投标文件承诺不一致、人证不相符、未到岗履职且未履行变更手续;未实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评标专家评标不公、不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等问题;招标代理机构借牌、挂靠,泄露保密信息;招标代理机构规避招标投标监督;招标代理机构不按规定提交招标投标书面报告;招标代理机构违反招标代理合同约定安排非本机构专职技术人员负责项目招标代理工作等问题;领导干部和主管部门打招呼、拉关系,搞权钱交易违法插手、干预招投标等问题,通过资料核实、现场核查等方式,开展全面自查、重点核查。
细化治理措施。按将照省、市持续开展建筑企业资质审批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的思路,进一步优化流程,对去年系统治理工作开展“回头看”,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全面评估。继续坚持开门治理思路,广泛征求企业意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深入了解企业在资质审批中的痛点难点,制定针对性具体整改措施,从严从实抓好问题整改。严防廉政风险,进一步夯实工作保障,制度机制再完善、督导检查再加强、追责问责再强化。深入企业走访、排查,收集存在的问题和线索,了解企业在申办资质、业绩录入、人员资格评审、技能人员职业培训及行业乱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电子化审查制度,建立相应资质审批管理制度,出台告知承诺制审批实施办法,制定审批权限下放后督导、管理有关细则,健全保障系统网络安全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