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预防。建立“大数据+网格化”风险排查机制,联合应急、水利等部门对辖区水域进行动态摸排,标注危险区域,安装智能监控设备,设置警示标识、防护栏。联合社区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重点对留守儿童、居住水域周边学生家庭进行入户走访,发放《防溺水告知书》,签订承诺书100%全覆盖。
(二)重教育。打造“课堂+实践”双线教育矩阵,全区中小学将防溺水知识纳入校本课程,开展主题班会,邀请消防救援人员开展溺水自救、心肺复苏实操演练。创新“家校社”联动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防溺水警示案例。
(三)强保障。完善“三级联防”应急机制,联合公安、卫健等部门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多部门联合演练。学校成立应急救援队,配备救生衣、竹竿等救援物资。设立24小时值班热线,开通心理援助通道,对发生溺水事故学生家庭提供心理疏导和帮扶,切实筑牢生命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