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压责任。制定“消防安全包保指导清单”,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选聘消防安全管理人3名,实施单位风险评估,修订完善灭火救援预案,组织全员培训和演练共计12场。持续推进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三个专项整治”工作,召开联席会议1次、开展联合检查18次,提升消防工作能力。
(二)强监管。紧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深入2家重点单位开展教学培训式检查。坚持全面开展风险隐患自查自纠,对1处高风险场所进行重点摸排,清单式闭环推动隐患整改销账。推动地方动火作业小型工程依法备案管理,严查严惩无证作业、假证上岗、违规发证等违法行为,严格作业场所消防安全措施,严防火灾事故发生。
(三)重宣传。持续开展消防宣传教育,重要节点向辖区群众发送消防安全提示短信,通过公众号等平台推送火灾警示视频4条,印发各类公告、海报1000份。利用消防安全检查契机,结合理论授课与实操教学,组织单位消防责任人、管理人及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协助单位排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