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准”为基,筑牢数据质量防线。建立全链条质控机制,从源头保障数据“真准实”。统一制定业务数据采集标准、口径及填报说明,明确每个数据项的采集人、审核人责任,实现数据采集规范化。创新“机构初审(业务人员 + 信息员)+ 区级复审”双审核模式,重点核查数据完整性、逻辑性、及时性,层层筑牢数据质量关卡。强化考核问责,实行“月通报、季约谈”制度,将数据质量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一票否决”范畴,对问题突出的单位从严处理,倒逼数据质量提升。
(二)以“通”为要,打破信息壁垒梗阻。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提升数据汇聚、交换、共享能力,全力打通 HIS、LIS、PACS、公卫系统等信息平台,消除“信息孤岛”。通过统一系统接口标准、推动数据格式互通,实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资源深度共享与融通,构建高效顺畅的信息“大动脉”,为数据高效流动和深度应用奠定基础。
(三)以“安”为盾,强化数据安全保障。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防护工作,不断增强全系统网络安全意识,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使用等全流程的安全监管,有效防范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风险,确保数据规范安全使用。一季度上报病案82363例,病案最终得分98.13分,同比增长0.7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