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拧紧源头监管“安全阀”。压实农产品种植养殖户、食品小作坊主体责任,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专业检测设备和人员,开展“打假护农保食安”专项行动,定期检测种植大户和农户蔬菜水果,药残是否超标等,重点监管“三颗菜”中的豇豆、芹菜、韭菜,共开展日常检测59个批次510个样品,检测合格率100%。
(二)打好专项整治“组合拳”。加强50余家小餐饮、副食店、小摊贩规范引导与动态监管,落实登记备案、明厨亮灶、场所卫生等要求,坚决取缔“黑作坊”“黑窝点”。对学校食堂、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实施全覆盖检查与风险评级,严查食材采购、加工操作、餐具消毒等环节,守护师生饮食安全。
(三)织密社会共治“防护网”。凝聚各方力量,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格局。利用“食品安全宣传周”、村村通广播、宣传栏、微信群等载体,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及识假辨假方法,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