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齐“家当”,让社区秒变“微消防站”。按照“社区为主、街道补位”思路,一次性为多个社区投放警示灯、干粉及水基灭火器、发电器,实现“小火社区自救、初起火灾打早灭小”。同步在街道应急仓库增配反光背心、强光手电、安全绳,建立“5分钟物资圈”,确保突发情况下“拿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二)体检“水脉”,让消防栓“健康上岗”。对辖区消防栓开展“拉网式体检”。同步建立“红黄”制度,水压不足挂黄牌,器物毁坏挂红牌,并对消防栓周边杂物等障碍物进行集中清理,确保应急通道畅通无阻,让“文明”与“安全”携手前行。
(三)起底“风险”,让隐患“动态清零”。集结多方力量,滚动开展“扫街行动”,深入辖区餐饮店铺与居民灶间,更换老化软管,加装燃气报警器;对自建房、安置房进行安全检查,剪除私拉电线;巡检泵房、更换破损井盖,全面守牢城市“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