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实“米袋子”。一是“病虫口夺粮”。设置20个病虫易发高发点,监测草地贪夜蛾和条锈病发生情况,监测面积覆盖13万亩。实行“无人机+大机+小机”模式,充分利用区内10架植保无人机、310台机动喷雾器、1023台手动喷雾器开展应急防控。目前,累计防治面积达18万亩次。二是开展撂荒土地整治。推行“四个一批”,即农户自我复耕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复耕一批、集体收回分类处置一批、委托代耕代种一批。截至目前,全区复耕撂荒土地8306亩,占总数50663亩的16%,播种粮食3305亩。(2)保障“菜篮子”。一是出台我区“猪十条”,紧抓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已建成年出栏5000以上规模养殖场4家,加速在建1家,重点开工建设的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众诚三颗,已申报2020年生猪稳产保供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二是加大财政奖补力度。获得市、省、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3万元、5万元;科技推广费10万元/年补助;成功注册猪产品标识、获得绿色畜产品认证或四川著名品牌、获得有机畜产品认证或中国驰名品牌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5万元、10万元。目前,全区生猪存栏12.4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08万头;出栏生猪8.4万头,新增能繁母猪存栏1650头,新增填槽仔猪存栏7.32万头。(3)保农业产业链发展。构建“5+3”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推进绿色果蔬、生态养殖、木本油料等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产业支撑基础。抓布局调整、政策引导、精深加工和科技支撑4件大事,推动产业集群化、全链式发展。目前,完成蔬菜种植面积9万亩;上市销售枇杷等水果500余吨;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00亩;存栏肉牛1.34万头,出栏肉牛0.38万头;存栏肉羊3.31万只,出栏肉羊1.4万只;存栏家禽117.45万只,出栏家禽130.4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