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防群治,织密全民安全防线。建立“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网格员包户”的三级责任网,组建13支村级应急分队,发展100余名地质灾害监测志愿者,对9处隐患点实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动态管理。开展“防汛知识进万家”活动,组织应急演练2场,发放避险明白卡300余份,确保“预警信号识别、撤离路线选择、自救互救技能”三知晓。
(二)科技赋能,打造智能预警体系。运用无人机扫描查找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在隐患点安装16个警示标牌和信息告示牌,4个简易监测报警器,当降雨量超限或山体出现滑动迹象时,自动向监测员手机发送预警短信,实现24小时“不打盹”值守。运用手机巡防,要求巡查人员每日上传隐患点照片、视频至云端。配备2部定位功能卫星手机,确保断网断电情况下仍能联络。
(三)部门协同,构建联防联控机制。建立“自然资源所+应急办+卫生院+供电所”四方联动机制,接入气象、水利等多部门数据,实现灾情信息共享,及时响应。与辖区企业、个人签署相关协议,配备、租赁微型挖掘机等特种车辆2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