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好社会组织主阵地,提升服务“主动力”。整合社会组织登记涉及的多个环节,将名称核准、章程审核、法人登记等业务集中办理。同时,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实现社会组织登记事项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并为新成立社会组织提供全程指导,专人答疑解惑,帮助完善登记材料。去年以来,已成功指导10家社会组织完成登记注册。
(二)管好社会组织主方向,提升质效“成长力”。推动社会组织从“数量为重”向“质量为先”转变,严格审核社会组织结构、规模、质量。去年以来,11家社会组织申请注销。综合运用社会组织年检、“双随机、一公开”、行政处罚等监管手段,加大社会组织监管力度,年检180余家,“双随机、一公开”检查10家,责令整改8家,行政处罚27家。
(三)用好社会组织主效能,提升社会“服务力”。引导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承接基层公共服务项目,实施公益创投,先后链接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创特色”工程、社会化运营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项目资源,不断在社会救助、养老、儿童关爱、妇女权益保障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其中利州区社区社会组织“银晖议事团”民生保障经验被央视报道,积极促进社会组织在民生保障中作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