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查隐患,筑牢风险防控基础。针对重点场所与薄弱环节,开展“拉网式”安全检查。一方面对辖区内小卖部、饭店、学校、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消防设施配备、电路老化、燃气使用等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并跟踪督办。另一方面,针对家庭用火用电安全,组织乡村干部逐户走访老旧房屋,重点关注特殊困难群体,检查液化气罐、取暖设备等是否规范使用,及时消除私拉电线、违规堆放易燃物等隐患。累计排查整改隐患8处。
(二)宣传教育,提升全民安全意识。通过微信群、公众号推送防火知识、警示案例9次,利用“村村响”广播每日循环播放安全提示。组织开展消防演练,邀请专业人员演示灭火设备使用方法,覆盖群众300余人。同时,乡村干部深入农户家中发放宣传手册840余份,结合真实案例讲解火灾预防与逃生技巧,纠正不良用火习惯。
(三)健全体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干部职责,将消防安全纳入年度考核,确保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定期开展消防设备维护与演练,累计开展检查13次,更新灭火器21个,完善景区、民宿等场所的疏散预案。同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整改销号—督导问责”闭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