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民生保障。建立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弱势群体台账,组织村干部、志愿者每日走访,提供防暑物资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开放村委会、文化站等公共场所作为临时避暑点,配备风扇、饮用水,联合乡镇卫生院开通中暑急救绿色通道,同时培训村医识别中暑症状。
(二)完善基础设施。检修电力设备,防范因超负荷用电引发的火灾或停电,定时巡查供水管道,防止爆裂,对缺水山区村庄组织送水车应急,督促建筑工地落实“做两头、歇中间”,并提供盐汽水、草帽等劳保用品。
(三)深入宣传引导。结合本地方言通过大喇叭、乡村微信群推送高温预警和防暑知识。在卫生室张贴“中暑急救流程图”,推荐各个小卖部冰箱贴上“冰水别猛喝,小心拉肚子!”提示,给学生和家长发放《高温防暑须知》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