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监测预警“雷达站”作用。完善覆盖全域、灵敏高效、多点触发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网络。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和质控管理,购置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填补复杂有机污染物检测领域技术空白。健全跨部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上半年,全区共诊断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19种8338例,接到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77条,处理率100%。
(二)强化重点防控“防火墙”功能。毫不松懈抓好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常态化防控。上半年共审核传染病病例14485例,接收处理预警信息102例。下大力气抓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探索融入社区、单位、家庭的综合干预模式,针对辖区居民、职业人群开展健康专题讲座、健康巡讲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等专项活动260场,直接受众10万余人。
(三)强化应急处置“消防队”能力。深入推进医防融合,推动疾控专业力量与医疗机构临床服务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人员交流等方面深度融合。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常态化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保持防汛医疗应急队、卫生防疫应急队111人队伍,新成立20人的背囊化医疗应急快速反应小分队,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