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岗位精准配置。立足辖区实际需求,按照“按需设岗、人岗相适”原则,结合社区人口结构、公共服务缺口及特殊群体就业需求,科学核定公益性岗位开发数量。通过入户走访、座谈调研等方式,精准摸排就业困难人员技能特长与岗位意向。
(二)强化岗前岗中赋能。构建“理论+实操”双轨培训体系,明确岗位职责、服务标准及考核细则,组织岗前集中培训2场次,覆盖全部新上岗人员。同时,建立“老带新”结对机制,由经验丰富的岗位人员带教新入职者,缩短适应周期,提升服务效能。
(三)强化岗位考核管理。日常考勤通过“签到簿+社区抽查”双重记录,月度评分由社区居民代表、服务对象及街道监督小组共同打分,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连续2次考核不合格人员启动岗位调整程序,保障公益性岗位发挥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