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机制强责任。成立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将道路安全纳入村(社区)年度考核,对履职不力者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推行 “路长制” 网格管理,9个村(社区各配备专职劝导员,在重要路口设立劝导点。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常态化巡查100余次,现场纠正农用车载人、摩托车未戴头盔等行为20余起。
(二)除隐患补短板。重点对临水临崖、长下坡路段开展隐患排查。今年以来,新增防护栏1.2公里、警示标牌25个,修补路面裂缝30余处,清理边沟涵洞8公里,确保排水畅通,联合交警、运管部门开展“三无”车辆清查行动,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三)广宣传重引导。通过“白朝发布”公众号、村组微信群推送天气预警和行车常识,今年累计发布安全提示60余条;线下组织“坝坝会”12余场,播放警示片7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同时,结合农村红白喜事、学生上下学等关键时段,开展“点对点”安全提醒,劝导员现场演示头盔佩戴、防滑链安装等实用技能,推动“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