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准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建立特困人员、农村低保对象等七类重点人群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将25966人信息导入四川省健康档案云服务平台,实现与HIS系统互联互通。依托家庭医生随访、公众号解读、窗口及村卫生室标识张贴等渠道开展宣传,结合乡村医生月例会强化政策培训,今年以来,已有3151人次享受该政策,政策知晓率大幅提高。
(二)深化慢病签约服务管理。创新推行“健康管家”服务模式,组建由全科医师、专科医师、公卫医师、健康管理师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对重点人群实行红、黄、绿分级精细化管理。针对脱贫人口及三类监测人口中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五种慢性病患者,严格落实每季度至少1次面对面随访,提供健康评估、用药指导等个性化服务。截至目前,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4.78%,服务质量与效果持续向好。
(三)持续优化乡村医疗服务体系。按照“一镇一院、一村一室”原则,建成乡镇卫生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村卫生室116个,实现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消除服务“空白点”。扎实推进乡村医生“乡聘村用”,从乡镇医疗机构选派47名执业(助理)医师到村卫生室任职。目前,全区共有乡村医生140名,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3名,占比达45%,基层医疗服务“软实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