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牢标准解读关,确保政策精准传导。 采用“条文释义+实例对照”方式,组织面向乡镇(街道)统计人员及重点培育企业的入库政策培训2场。详细讲解限额以上单位划分标准、入库申报材料清单及填报规范,重点解析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等核心要件的审核要点,通过正反案例剖析常见申报误区,累计培训覆盖100余人次。
(二)抓牢申报服务关,助力企业顺畅入库。 实行“线上预审+线下指导”协同服务机制。建立入库申报咨询电话,动态推送入库流程图解、常见问题解答等指引信息11条,实时回应“行业代码判定”“财务数据衔接”等申报疑问30余次;针对部分申报困难企业,开展点对点上门辅导5家次,协助梳理财务数据、规范准备营业执照等入库基础材料。
(三)守牢审核质效关,强化源头数据质量。 严格执行“部门联审+现场复核”双重审核机制。依托商务、税务等部门数据交叉比对,快速筛查拟入库企业;对申报单位实行“逐一过堂”,重点核实主营业务活动真实性及规模达标情况,对3家材料存疑或行业界定不清的企业进行二次实地核查,确保入库单位“颗粒归仓”、信息真实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