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基建,补齐设施短板。精准对接群众务工需求与小型基础设施短板,优先安排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1.9公里产业道路路基开挖及平整工作,实施土地整理30亩,完成浆砌保坎50立方米。在项目实施中,本地群众参与度达75%,其中脱贫群众占比32%,既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二)抓培训,提升就业素质。坚持“授人以渔”工作理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步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工程技术员现场教学,培训砌筑工、施工安全员等技能人才86人,其中12人获得技能证书。通过“干中学、学中干”模式,使参建群众掌握实用技能,为后续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三)优治理,共建美丽乡村。引导群众参与项目后续管护,设立乡村公益岗位18个,聘用参与建设的熟练工担任基础设施维护员。建立“以工代赈+乡村治理”长效机制,既巩固了建设成果,又实现了群众持续增收。项目区群众满意度达96%,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组织群众投工投劳362人次,人均增收35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