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位推动,构建整治“一盘棋”格局。成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村级主抓、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党政班子成员分片包村、下沉一线,现场督导解决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各村(社区)组建9支专项工作队伍,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形成“干部领着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二)精准发力,破解环境“老大难”问题。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和群众对村内主干道、房前屋后、沟渠池塘、田间地头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枯枝落叶进行全面清理,做到“视线所及无垃圾”。同时,聚焦村内乱搭乱建、乱拉乱挂、乱停乱放等现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组织执法人员与村干部联合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全乡已拆除违章建筑6处、破旧房屋4间,规范线缆700余米,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全民参与,凝聚生态保护“向心力”。通过村广播、宣传栏、微信群、村民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典型案例,普及环保知识,引导群众树立“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生态环保意识;定期评选“清洁家庭”“美丽庭院”,并在“红黑榜”上公示,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