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组织引领,筑牢治理基石。优化居民公约体系,指导各(村)社区结合辖区特点,围绕乱停乱放、噪音扰民、飞线充电等高频问题,修订完善《居民公约》3次,将“文明养犬”“垃圾定时投”“公共区域禁烟”等细则纳入其中,通过”楼栋长宣讲+公示栏公示”推动落地,公约知晓率达95%以上。
(二)突出典型示范,凝聚榜样力量。组织(村)社区干部、党员骨干签订《文明践行承诺书》100余份,明确在公共秩序维护、志愿服务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等6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举办“文明实践大讲堂”3期,覆盖社区工作者、网格员150余人次,重点培训沟通技巧、应急处理、活动策划等实务技能。
(三)创新活动载体,深化实践养成。打造“节日+文明”品牌,结合清明、端午等节点,策划“文明过佳节”主题活动3场,通过“垃圾分类挑战赛”“文明知识问答”等互动形式,吸引居民参与超800余人次,发放文明宣传品1100份。针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问题,制定《简约仪式指南》,推广“社区共享厨房”“电子请柬”等低碳模式,累计引导简办红白事5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