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差评”闭环管理,倒逼服务流程再造。健全“差评”投诉快速响应、整改、反馈机制,形成“受理-核实-整改-反馈-回访”全流程闭环。确保每一个“差评”都得到及时回应与实质性改进,将“问题清单”转化为“优化清单”,以用户差评作为精准发现服务盲点、优化审批流程的重要契机。截至目前,差评均按期整改,整改率达100%,差评回访满意度100%。
(二)引入多元立体评价,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拓宽评价渠道,线上依托一体化平台评价体系,线下设置评价器与意见箱,实现“一事一评”。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及企业群众代表担任“政务服务监督员”,从第三方视角为服务质量“问诊把脉”。截至目前,服务事项主动评价率超99.8%。
(三)强化数据研判运用,实现以评促改常态化。定期对海量评价数据进行多维度研判分析,形成政务服务季度质量监测分析报告,精准定位高频问题、薄弱环节与群众新需求。将评价结果与个人考核挂钩,推动服务改进从“外部推力”转变为“内生动力”,实现服务质量螺旋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