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挖古树文化,讲好乡愁故事。坚持“一树一档”,系统梳理在册750株古树背后的民俗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化内涵。通过村社座谈、史料查证,提炼古树作为“精神图腾”的集体记忆如利州宾馆内巴金幼年栽植的两棵皂角树旁的文化纪念碑,记录树与人共同成长的温暖记忆,着力打造看得见的乡愁长廊。同步开展古树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覆盖群众4500人次,营造全民参与、共同守护的良好氛围。
(二)织密制度屏障,压实管护责任。全面落实“一树一人”监管机制,建立权责清晰、覆盖全区的巡查网络。配备专兼职巡查员开展常态化巡护,累计巡查4330人次,严厉打击损害古树行为。制定《古树名木保护责任清单》,签订管护协议116份,实现“树有人管、责有人担”。
(三)强化科技赋能,推动精准复壮。实施“一树一策”精准救治,提升古树保护科学化水平。组建22人专家团队,为29株病弱古树“把脉开方”,累计完成复壮205株。针对树洞防腐、病虫害等问题,实施精准手术19例,使用环保药剂防治29株,有效延长古树寿命。引入无人机巡查、智能监测系统等科技手段,依托数据库实现动态监管,确保新发现古树即时建档、病弱古树及时救治,助力古树重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