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除准入壁垒,优化制度环境。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清理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养老医疗等领域民间投资附加条件,严禁在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标中设置针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条款。深化“放管服”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65个工作日内,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民企项目实行“全程代办”。全年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办理涉企事项2366件,政务服务网办率达99.05%,申报材料精简80%。
(二)畅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压力。创新“政银企”协同机制,依托“金融会客厅”“融资小分队”累计帮助企业融资1.68亿元,为11家企业协调降息498.82万元,办理展期续贷8523万元。编制《中小微企业信贷政策与金融产品手册》,整合81项融资产品精准对接需求,“普惠码上贷”等产品累计放贷90.8万元,惠及小微企业37户。2025年谋划包装亿元以上重点融资项目6个,总投资36.3亿元。
(三)聚焦产业引导,推动集聚发展。组建食品饮料、机械电子两大主导产业专班,积极承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成功引进锅圈等知名企业。持续推进新疆鹿宝堂(利州)鹿樱谷全产业链、绿色动力环保集团(利州)广元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等重点项目对接,力争全年签约民间投资项目26个以上,总投资突破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