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项目引领,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转型升级的主引擎,累计实施工业项目11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4个,较“十三五”时期增长54.1%。工业投资总量达83.99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占比提升至53.2%,较“十三五”提高12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效显著增强。
(二)强化企业培育,构建梯次发展格局。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预计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将突破100户,较“十三五”末净增15户。企业规模能级同步提升,产值超5亿元企业达8户,净增3户。在优质企业培育上实现重大突破,省级专精特新及创新型企业总数达29户,实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零突破,形成了骨干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发展体系。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集群竞争能力。构建“3+3”现代工业体系,食品饮料产业获评“中国食品产业名城”,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机械电子与铝基新材料产业持续强链延链。清洁能源形成“水、风、光、储”多元格局,新型建材产业落地天然沥青产业园。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入选省级示范项目,获“智改数转”专项资金1574万元。